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社会人文 >> 正文
  孔子到底惹谁了?       ★★★ 【字体:
孔子到底惹谁了?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孔子到底惹谁了?》
点击阅读关于《孔子到底惹谁了?》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关也维    著作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9

    “改革开放”之后,传统文化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也成为许多人关注的一门学科。但是,就在当前的国学热之中,孔子又遭人诟病了。有人挺身而出,痛斥孔子这条“丧家狗”。

    “打倒孔家店”、“狠批孔老二”,虽然口号各异,但立意相近。无非是要贬低或彻底否定孔子思想及其理念,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与企图。

    正当我们某些人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无用的“垃圾”时,外国人却从中发现了闪光的金子。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当你对某件事物或理论,未曾深入透彻了解之前,切勿轻率地否定。深入探讨,谨慎从事,才是精英学者应有的品质。

资料图片

   自从去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论坛》上讲解《论语》和《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出版以来,《论语》引起了众多学者与网民的关注,褒贬不一,争论不已。

    论战在继续,主题在变化

    对于于丹解读《论语》,赞赏者认为于丹女士以通俗的语言,贴近现实生活的思想,深入浅出地解说《论语》。“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局面”、“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反对者则认为于丹解读《论语》错误频出,“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于是提出为于丹“挑错”的口号,并借《解‘毒’于丹》一书的出版,誓“将反对于丹之流(的斗争)进行到底。”

    古往今来,解读《论语》者为数颇多,观点立场不同,结论各有千秋,并非怪事。耐人寻味的是,此次,双方同是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争论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大有拼死绝杀、誓不罢休之势。

    继徐晋如教授为代表的十博士痛击于丹之后,李零教授又加入论战,出版《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掀起又一波风浪,争论的主题与内容发生了变化。

    孔子的不幸与后世遭遇

    孔子生前遭遇过不幸,死后也未能幸免。远的不谈,仅就近代而言,20世纪前后,中国陷入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列强入侵、丧权辱国的悲惨境地。在此历史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打倒孔家店”,摒弃中华的传统文化;提倡“民主、科学”,以拯救民族的危亡,犹如注射一支强心针,使国人为之一振。“打倒孔家店”,确曾激起众多学者、知识分子与革命先驱,积极探寻西方“民主之路”,开启世界“科学之门”,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无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历史功绩。遗憾的是,“打倒孔家店”,也抛弃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20世纪60年代,孔子又遭到了后人的批判。文化大革命中,“狠批孔老二”活动,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复辟与反复辟”斗争。“四人帮”借批孔子思想为名,以期达到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这一次批判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空前的。

    “改革开放”之后,传统文化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也成为许多人关注的一门学科。但是,就在当前的国学热之中,孔子又遭人诟病了。如李零教授挺身而出,痛斥孔子这条“丧家狗”。根据李教授的表述,其熟读《论语》的心得,概括有二:一是惊奇地发现,“孔子不是圣,只是人。”孔子出身卑贱,生不得志,死的可怜。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只不过是“教书匠的祖师爷”而已。二是经其多年研究,恍然大悟。孔子的处事哲学是。“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既不铤而走险,也不自寻短见。富贵可求,但不义而富且贵,有如浮云等。一生只想做官,不务他业。胆小如鼠,自私自利。总而言之,在他心目中,《论语》全书,少有是处。

    传统文化与认知心态

    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民族都保有其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哲学理念等。这些长期积累的文化遗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道德规范和哲学理念等,多由其本民族的哲人、大师归纳或创立,成为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的历史,留给后人的丰富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是一份独具特色的、原创性文化。清朝后期,在长期闭关锁国的情势下,当时的国人逐渐形成一种 “唯我独尊”、“唯我独秀”、狂妄自大,鄙视一切的心态。当列强闯入、国门开启、洞察世界、发现自己落后时,又走入另一极端,悲天悯人、自暴自弃,丧失尊严、丢尽自信。两种极端的扭曲心态,深刻地影响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逐渐对“打倒孔家店”的思想与口号,冷静地进行过反思。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予以理性认知。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院士,任职原辅仁大学校长期间,对“辅仁”的办学宗旨,有过精辟的论述。他主张“对于中国固有文化的特长,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向之所短,则利用科学救其弊,补其偏。务使习国学者勿固步自封,读西籍而勿食欧不化。不托空言,斯裨实用”,“保存并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引介西方学术及科学的最现代化成就。融汇中西文化,促进相互交流为己任”。

    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     

    “打倒孔家店”、“狠批孔老二”,虽然口号各异,但立意相近。无非是要贬低或彻底否定孔子思想及其理念,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与企图。至于李教授意欲痛打“丧家狗”,目的何在暂且不论。但是,西方自17世纪利玛窦以拉丁文翻译的《四书》在法国出版以来,孔子思想即在欧洲开始流行。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都是崇敬孔子思想的重要人物,他们认为孔子思想是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源泉。因此,美国的汉学家顾利雅教授说,“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的保护神。” 通过法国的思想运动,孔子思想甚至影响了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的民主政治理念。

    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里,不仅孔子的《论语》在西方卓有影响。老子的《道德经》、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等,在国际上也有着深切影响。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经营理念“顺应自然法则去做事”,就源自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之理。《孙子兵法》不仅在美国列为西点军校的重要参考书目,著名学者乔治在其所著《管理思想史》中还强调,“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就必须去读《孙子兵法》”。

    这些说明,正当我们某些人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无用的“垃圾”时,外国人却从中发现了闪光的金子。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当你对某件事物或理论,未曾深入透彻了解之前,切勿轻率地否定。深入探讨,谨慎从事,才是精英学者应有的品质。

    潜心研究,正确对待

    我们尊重孔子,是因为他那“以人为本”的深邃哲理,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他那“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为千秋后世所敬仰。但人无完人,圣贤亦然。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曾误导了后世众多读书人的学习目的,使人误入歧途,贻害匪浅。

    反映孔子思想与理念的《论语》,并非完美无瑕。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并非全是精华。我们尊重并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目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将其精髓与现代的科学理论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包括政治、经济、哲学、科技、文艺等诸学科的理论,以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古老的旧文化,带有深刻的封建烙印。即使是精华部分,也难以原封不动地加以沿用。所以必须批判地继承,注入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定会按“物竞天择”的原则被淘汰。但精华、糟粕一时难辨,大可不必过分鞭挞或恣意贬低。

    对于《论语》一书,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或断然否定,不是学者应有的治学态度。对于因《论语》解读而引起的争论,切勿纠缠其表面现象,而忘却争论之实质。论战的终极目的,应是使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尊重、更具自信,而不是相反。(关也维/中央民族大学)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是谁动了我们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论语集注
    论语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