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中国名人 >> 安徽名人 >> 正文
  [组图]李金城: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          【字体:
李金城: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
作者:天下归心    名人来源:桑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

    1963年10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李金城同志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和主持了侯月铁路、兰武电气化改造、孝柳铁路、宝中铁路、灵武铁路、昆玉铁路、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宝兰二线、青藏铁路等十余项国家重点工程以及三峡工程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尼日利亚铁路技 术改造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工程项目近20000多公里,分别担任线路专业负责人或项目总负责人,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选线为国家节约工程投资总计约8亿元。

 

    李金城在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兰州分院从一名普通的外业勘测队员干起,从事铁路选线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忘我工作,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为西部铁路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5年,李金城担任铁一院兰州分院副分院长,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尼日利亚920公里的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是铁一院第一个涉外项目,为保证按时顺利完成任务,李金城几乎付出了生命代价。一次,李金城在勘察返回时迷路,他体力不支,晕倒后为了求生,只能爬行,爬到公路边时天已大亮,队友找到李金城时他已经气息奄奄。李金城的精神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终于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勘测设计任务。

 

    2000年,青藏铁路初测工作全面展开,担任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的李金城带领队伍深入唐古拉山区,在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泥泞的沼泽地里,背负几十斤重的设备,连续两天一夜徒步行走,测量线路、论证方案,在队员意志消沉的时候给突击队员开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自己则由于长期劳累,晕倒在泥沼中,队员们及时把他抬出沼泽,才又一次战胜了死神。

 

    李金城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的《青藏线多年冻土地区勘测设计统一规定》、《青藏线勘测设计细则》、《青藏线设计细则》等资料为青藏线勘测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他参与制定的《青藏线测绘质量评比办法》《青藏线勘测阶段质量监督办法》对确保青藏线勘测设计过程的质量、力争把青藏线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原冻土铁路提供了制度保证。

 

    李金城在艰苦的环境里扎根边陲,无怨无悔,在一线工作,拚搏创新,呕心沥血,以国家利益为重,以铁路事业为重,体现了新时期铁路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

 

来源:青藏铁路网

 

 

 

李金城 给青藏线探路 干死拉倒
李彦春    2006年07月11日



■本版供图/晓严


■“在高原上干活,就是一个‘拼’字。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意志”



  从一名勘测队员成长为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

  ■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全国50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

  ■“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模

  ■科学合理的青藏线选线为国家节约投资8亿元

  ■健康严重受损,但还有更多的高原铁路线等着他勘测

  7月1日,全国表彰了50名优秀共产党员,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李金城名列其中。与此同时,央视晚间新闻中的“时代先锋”亦连续出现他身穿橙色作业服、奋战雪域的身影。2000年至今,李金城常年驻守高原,为青藏铁路通车,他和他的团队,用双脚在“生命禁区”一次次踏勘,一步步探索,最终确定了这条1142公里的“天路”轨迹。

  他以别人不能企及的高度献出黑发、献出健康、献出天伦之乐。

  44岁的李金城,皮肤粗黑、头发花白、驼背、烟酒嗓,其外形外貌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出10岁。李金城的友人直言初显老态的他:“这就是高原对人的……”话语戛然而止,友人眼望李金城,迟疑地措辞:“对他身体伤害很大,6年了……”李金城摆手,制止了友人。他操着沙哑的嗓音说:“不干不行,干死拉倒。”他说完,屋内静默片刻。此话引出的尴尬、沉闷的气氛很快又让李金城笑着打破:“我除了‘三八红旗手’奖没拿过,该拿的奖都拿过了。”他掰着手指头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铁道部火车头奖章,青海省劳模,全国铁路青年科技人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模……友人戏称他是“全模”。

  仅穿越唐古拉山新方案节省投资3.7亿元

  2000年春,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兰州分院将初测青藏铁路的任务交给了李金城。“为什么交给我?”当年李金城颇费思量,后来他捉摸出四点:年轻、身体尚可、技术全面、有管理经验。第五点,李金城不知,林兰生院长是看中他“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干活玩命”。在单位,李金城拥有“拼命三郎”别称。

  就技术全面而言,李金城曾从一名外业勘测(选线)队员成长为17条线路———昆玉线、包兰线、侯月线、灵武线、孝柳线、兰新线、宝兰线总体及三峡工程对外交通专用公路负责人,还参与过尼日利亚铁路技术改造。管理上,李金城当过6年副院长。

  3月,李金成率500多名技术人员上山,在格尔木至拉萨1000多公里范围内初测。8月,初测至唐古拉山口,这里海拔5231米,远离公路,人迹罕至,人称“无人区”。铁路如何翻越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是青藏铁路选线重要一环。上世纪70年代勘测规划时即有两个方案:一是与青藏公路并行,一是在公路垭口以西30多公里处开辟铁路垭口。公路垭口与铁路垭口,两个方案哪个更科学、更合理?李金城给出答案一个:“用数据说话。”

  此话换言之,用脚板换数据。唐古拉山沼泽密布,阴晴无常,多变的气候让人极易患感冒,由感冒进而引发高原性肺水肿、脑水肿,直至死亡。8月13日第一次勘测,由于地形复杂,雨雪交加,勘测时断时续。加之高寒、缺氧,有的队员患上高原病,勘测工作无法顺利推进。9月9日这天,李金城决定“无论如何拿下这块硬骨头”。否则,随天气转凉,勘测愈加受天气所限。当日晨5时,李金城带队伍从唐古拉山兵站出发,一出门便遭遇暴雪。下午3点后,暴雪将人视线限制在5米之内。大家蹲在雪地上,吃冰冷坚硬的大饼,喝带冰花的矿泉水。直至晚上8点多风停雪住,他们遂借手电照明继续勘测。40多公里险路终于精准拿下。

  勘测队伍中,李金城年龄最大。身体上,他有心跳过速及缺钾病症。缺钾疾病平日不显,一旦劳累过度,便下身麻痹,无法行走。他第一次犯病在尼日利亚。由于缺水,李金城腿脚渐渐不支,直至麻痹。他无奈之下只好爬行,头脑清醒的他往高处爬,将水壶和背包挂在树枝上,便于队友发现目标。当队友找到他时。他已爬近公路边。

  10日凌晨两点,长时间缺氧让李金城感觉下肢无力。他预感“快犯病了”。随后,他熟悉的程序一一出现———无力、瘫软、麻痹。此时距走出无人区还剩5公里。李金城瘫坐在雪地上对大家说:“给我留一支枪,把所有工具、仪器都放下,明天雇头牦牛把我驮走。”大家坚决地反对了他。队友们轮流背他于早晨6点多走出无人区。事后,同事感慨“他是用性命换数据”。此次勘测,李金城放弃了海拔5231米的公路垭口,改从海拔5072米的无人区翻越唐古拉山,如此,可节约里程5.7公里,节省投资3.7亿元。

  李金城回忆当年这段生死经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没事,大夫说我毛病过了40岁就好了。”他反复强调的是:“作为设计人员,哪个垭口跑不到,便可能错过一个好方案,而给国家造成损失。”从事铁路选线工作,对国家,意味责任、投资、国计民生;对自己,意味艰苦、危险、死亡。凡接手每项工程,李金城原则:“尽全力不让国家花冤枉钱。”如三峡的对外交通公路西陵峡段方案,原本在两个峡谷间架桥。该工程投资较大,为比选出最佳方案,李金城身系绳索深入山崖精确测算。比选后,以另一投资较少的方案取代了架桥方案,于是节约投资1000多万元。勘测广西龙滩水电站公路时,李金城腰系铁链深入峡谷,又为国家节省大量投资。

  选线出身的李金城,22年来恪守其选线原则:“绝不放弃任何一个角落。”

  2000年,李金城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工作7个月,驻守4702米的安多3个月。安多藏民平均寿命51岁。

  38岁生日那天当上

  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

  2000年11月5日,铁一院院长林兰生将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业内称“总体”的重担交给了38岁的李金城,同时还交给他另一副重担———铁一院青藏铁路副总指挥长。林兰生特别强调第二年七一前开工。林兰生、李金城心照不宣———“总体”意味骨头更加难啃,仗更加难打,干活更得玩命。为此,林兰生给爱将配了70多人组成的“总体组”。接任重担这天,恰是李金城生日。

  2001年2月,国外媒体对青藏铁路上马的报道是:这将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李金城深知,“总体”对他综合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考验是再上台阶。能否在明年七一前完成定测?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让李金城首次萌生“不干不行,干死拉倒”的念头。

  2001年春节过后,李金城率1900多人组成的勘测队伍上山。3月初到6月底,“总体组”定测南山口至纳赤台63公里路段。此为青藏铁路首开路段。

  之后,定测纳赤台至望昆、望昆至布强格路段。40多年来,铁一院一直在图纸上描画青藏铁路,此次上马给了养兵千日的铁一院用兵机遇。李金城在清水河、北陆河、沱沱河、安多、昆仑山、风火山建立了6个实验段。一年间,他穿梭6个实验段间。多少次,他体力不支时默默祷告“可别犯病”。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随工程步步推进,既定的理论不断被实践刷新改写,李金城的设计不断变更。无论怎样大修小改,一切围绕“安全可靠,以人为本,爱护环境,技术创新”的设计理念。在高原上修路,没有借鉴资料。

  李金城阅读的国外资料中,如俄罗斯是有冻土无高原,智利是有高原无冻土,唯独我国青藏是冻土+高原。前无古人,李金城自然拥有了自主创新的空间。创新促他的设计产生三个转变。一、由静态设计变动态设计;二、由采用被动的降温措施(保护冻土)变主动;三、由单一措施变综合措施。如以片石器代替热棒,因西藏遍地花岗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之举为国家省下可观投资。

  铁路沿线空气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的一半,人在不背负任何东西的情况下行走感觉负重50公斤,机械功率亦降低一半。

  如何将高原对人的损害降至最低?李金城本着“以人为本,保障健康”的设计思想,以“减少布点,减少定员,减少劳动强度”的模式推行自动化、机械化作业。简言之———快速通过、免(少)维修、无人化管理。现今,绝大多数车站为无人化自动控制。

  设计线路,能省就省

  环境保护,能花就花

  线路设计上,一个缠绕其间的难题是环保。牧民对“总体组”的要求是“宁拆房子,不占草场”。开工前,李金城调集了全国研究高原的动植物专家就如何避绕开机警的生灵、脆弱的生命,征集保护措施。最终,“总体组”秉持环保三原则:一、不能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实在绕不过去,底线是进入边缘区。如林周县有丹顶鹤保护区,李金城选线时,避开丹顶鹤栖息地,绕道开线,国家为此多花3个亿。二、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切割,尽量与公路并行。三、以桥代路。

  “设计线路上,能省就省”,李金城设计思路。如他设计格尔木河2号桥线路,智慧地避绕了漏斗沟,此方案比原方案节约投资370万元。据估算,科学合理的青藏线选线为国家节约投资8亿元。“环境保护上,能花就花”,此思路与选线截然相反。如分段移植草皮,建立33个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如建路用的取土场、弃土场、砂石料场,李金城规定皆在500米以外,山坡背面取、弃、堆放。避绕原则使青藏铁路环保总投资占总投资4%,此投入为历史之最。

  2003年9月,国际冻土会议在兰州召开。俄罗斯专家面对高原铁路奇迹,求解李金城:“怎么创造出来的?”李金城以三点作答。一、调集全国优势兵力搞大会诊;二、调集全国最先进设备,如旋挖钻等为我所用;三、10万筑路大军的大会战。李金城实事求是地补充:“这三点是中国特色,是创造奇迹的保证,而这三点在资本主义国家很难做到。”俄罗斯专家认同。

  6年来,李金城和他的团队,用双脚在生命禁区勘踏出1142公里的“天路”轨迹。

  7月4日,进京领奖的李金城对记者说:“中国人是能干大事的。”

  妻子开玩笑:当詹天佑第二的机会来了

  1980年,李金城报考上海铁道学院,出身安徽宿松农家的他渴望拥有一个铁饭碗。毕业后,他没想到这个铁饭碗让他长久抛家、持久毁身。

  离多聚少的日子,李金城与妻子、历史博士高士荣已习以为常。他们当年谈恋爱时,李金城即挑明其工作性质“半军事化管理,长年在外”。高士荣理性地分析当年选择:“既然选择了他,等于选择了离多聚少的家庭生活。”青藏线上马前,李金城一年中有9个月离家在外,青藏线上马6年,他回家有数。当年,林兰生交付重担时,李金城与妻子商量“上不上?”学历史的高士荣深知在世界第三级上修路的历史价值。她说:“南极、北极是挑战极限,青藏铁路也是挑战极限。”她以“背水一战”形容丈夫参与的战役。她半开玩笑地对丈夫说:“当詹天佑第二的机会来了。”李金城也曾与父亲,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商量。父亲以历史的眼光鼓励儿子上山:“这么一条永垂青史的国脉让你碰上了,历史选择了你,你不能辜负历史的选择。”

  李金城能担当“总体”之因,知夫深切的高士荣认同林兰生的认同“他的综合素质好”。其中,最考验人的素质———吃苦精神。高士荣直言,6年来,多少人以各种理由下山,即是没闯过吃苦这道关。李金城能吃苦,高士荣分析:“是农村的成长背景成全了他。”李金城对记者说:“在高原上干活,就是一个‘拼’字。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意志,很多人就是输给了意志。”诚然,李金城的意志有农村环境造就,但也不能忽略带他成人的奶奶对他的教育:“人要活得像杨柳,插哪儿哪儿活!”父亲对他的教育从来是励志。如《国际歌》歌词:“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2005年,李金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父亲以诗勉儿:不经风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求实奋进儿须记,戒骄戒躁慎莫忘。另外,高士荣了解丈夫:“他是个很要强的,不会说‘不’的人。凡是交给他的任务,他都是全身心投入。”

  不能忽略的还有传帮带的影响。高士荣回忆,1989年,他们结婚时,时值李金城在勘测昆玉线。在云南玉溪一个小镇上,时值寒冬,高士荣见老一辈勘测队员哈着冻僵的手,流着清鼻涕画图。第一次见识选线艰苦的高士荣吃惊他们的耐力,而他们平静回答:“习惯了。”冬天勘测,逢遇江河横阻,他们喝两口老白干,下水测量。“勤奋、吃苦、节俭”,高士荣认为老一辈的美德影响着李金城。他设计上的“能省就省”理念即是影响力之一。

  健康严重受损,还有更多铁路线等着他勘测

  李金城为青藏铁路牺牲了天伦之乐,高士荣为李金城牺牲了读博士后、去深圳工作、日本进修的机会。李金城女儿李方芳幼年时不认父亲。一件事,高士荣印在心上。一次,某男生欺负李方芳,老师请李方芳原谅该男生是单亲家庭,女儿不服老师说法,对母亲抱怨:“他是单亲,那我也是单亲。”此话让高士荣难过许久。难过的还有李金城的玩笑话:“我们家是独联体。”

  6年战高原,李金城总结自己“人瘦了一圈,心大了一圈”。心脏肥大是高原病之一。2004年,李金城患了高原高血压病。这年他开始吸氧。每晚临睡前吸半小时至1小时。高士荣从近年通话中感觉丈夫身体“越来越差了”。通话1分钟,喘半分钟的频率越来越高。医生规劝缺钾、心率过速的李金城戒烟、戒糖、戒疲劳,而李金城说他能在高原上呆6年,全靠烟酒支撑。高士荣分析他嗜烟嗜酒都是为缓解压力。压力过大睡不着觉时,可借酒昏睡;指挥不畅时,借着酒劲说服人,批评人;再就是在酒桌上解决难题。上山前,李金城不吸烟,7月4日,记者目睹了他抽烟的频率,一根接一根。

  每次李金城回家,高士荣重复一件事。她令丈夫泡脚20分钟,然后用刀片刮他脚上的厚茧。茧有多厚,她便知他走的路有多长。高士荣实话实说:“我们专业不同,很少谈彼此工作。”多年来,夫妻俩默契着一个习惯———报喜不报忧。李金城隔三差五电话问询:“家里有啥事?”高士荣的回答永远是:“没事。”

  七一进京领奖后,李金城在兰州家中呆了一天又上山了。这是他今年第一次回家,至于第二次回家时间,高士荣苦笑“没有时间表”。据悉:日喀则、林芝路线已列入“十一五规划”。今年下半年任务,李金城初测拉萨———日喀则线路,预定明年开工,之后是林芝线。李金城说他这辈子注定拴在西藏铁路网上了,因他熟悉那里的地脉,熟络那里的人脉。那里的铁路,他是终身修建、终身保修。若让素质全面的李金城造福雪域的事业走得久远,那么以生命和健康为价获得的“时代先锋”的足迹首先应是可持续的。目前,李金城在健康日下的情况下无奈地坚守:“没退路,总体就一个,我撤了,没人顶替呀。”没有退路的李金城使用“不干不行,干死拉倒”的频率越来越多。李金城以谐音戏称自己“不是总体是总腿”。

  对于李金城这个挑战极限事业的“时代先锋”,我们在宣传他的同时,亦应考虑极限事业对人的有限承受,换言之,既要宣传他也要保护他!(上图为青藏线格拉段线路图)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东方哈达——青藏铁路实录(21)
    2006年07月20日  02:09    深圳特区报

21、李金城正式履职

“我相信!”林兰生伸出手来与李金城告别,“希望你用行动来佐证我的眼睛不浊!时不我待,五月份,铁道部就要在北京招标,屈指一算,做设计出图纸只有一百多天。”

“我会抓紧的,按着时间节点完成好。”李金城告别了院长,走出铁一院机关的大门,匆匆赶回兰州分院,把历次勘测的图线和报告调出来看了一遍。正式履行青藏铁路总体的职责,这一天,他刚好38岁,已经参与并担任过昆玉线、包兰线、侯月线、焦柳线、西南线、宝兰线、黎钦线的线路总体设计和尼日利亚970公里的既有线路的改造,厚积薄发,已经到了在青藏铁路施展抱负的时候了。

傍晚时分,初冬的斜阳沉落到了漫延东黄河里,夕阳无限,一抹金黄,与泛着古铜亮色缓缓流淌的黄河水融为一体,跳荡着一个民族千年的沉重和悲壮,他拨了夫人高士荣的电话:“今晚别做饭了,我请客!”

妻子在电话中揶揄道:“李公子,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今天晚上如此大方!”

“去!”李金城戏谑地回敬,“亏你是我爸爸的硕士生了,连我的大方都不知道。”

高士荣快人快语:“喂,我是你爸爸学生没错,如果不是我当年与你的前任女友,贪吃你妈妈的好饭,也不会成为李家的媳妇,知道吗,李金城,我高士荣是心地善良,代人出嫁!”

“哈哈!”李金城在电话中说道,“夫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呀!”

往事如兰州的另一个雅称金城一样,在岁月的风尘中兀立着,依稀可辨。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的兰州大学教师李蔚终于否极泰来,第一批被评为副教授,一洗了几十年地主家狗崽子的政治泥污水,可以扬眉吐气纵横学界和三尺讲台了。其实令他最为高兴的事情,就是在乡下那个大字不识的糟糠之妻办了跳龙门的手续,欢天喜地地跨入兰州城了,而他在大别山宿松县乡下读书的爱子李金城也五子登科了。来到兰州后,虽然条件不行,但是凭着他在安徽上学的教学质量,足以读大学。

父亲的愿望是让他子继父业,学历史,他偏偏没有兴趣,选了上海铁道学院作为自己青春的最后归宿。毕业后常年在荒山野岭进行户外踏勘,找对象成了一个老大难。他让老爸一个学生,历史系的班长曹海科,帮忙物色女友。常年的野外工作,使本来就肌肤黧黑的他显得更黑了,挟着田野的泥土气息,李金城跟着曹海科到女生宿舍转悠,希望能捕捉到一个目标。

“李公子来了!却一脸青春痘,黑不啦叽的。”女生们窃窃私语,虽然李金城个子魁梧,但比他老爷子的博学多艺、风流倜傥,真是逊色多了。

不知是否一眼就锁定了目标,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高士荣发现,李家公子到女生宿舍里转悠最多的是她与女友的宿舍。既然是系主任李蔚大公子来了,个个笑脸盈盈,人面桃花,让李金城怦然心动。在那些华英奇葩之中,他忽然看上一个女生,就是妻子高士荣同宿舍的好友。恰好1986年5月,老父亲招硕士生时,高士荣和女友,一起就读于父亲的旗下,读硕士研究生。

下期高士荣与女友在导师家吃了许多顿饭,虽然开始感觉自己只是一个电灯泡,可是后来却发现这个灯泡不能再黯然下去了。女友一夜之间移情别恋,从小就仗义的她深深过意不去,觉得有点对不起导师一家人。


作者:徐剑

 

 
宿松人李金城设计了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总设计师是宿松人李金城。
  李金城,男,1962年出生,宿松县趾凤乡龙井村人,1977年3月进入凉亭中学学习,1980年7月考入上海铁道学院,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青藏铁路“项目设计总工程师”,也就是习惯上所称的“总设计师”。
  他近年连续获得以下荣誉:
  2002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3年,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青海省劳模等称号,入选全国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当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模。
  承担青藏铁路设计任务前,李金城先后参与和负责了昆玉、候月、孝柳、西南、黎钦、尼日利亚国际铁路以及包兰电气化、宝兰增建二线等20余条铁路的勘测设计,30岁出头就成为高级工程师……直到当上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的“总设计师”,李金城也只有38岁。
  李金城多次受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其事迹分别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之子等栏目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曾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和全国网友进行交流。
  李金城是宿松的骄傲,宿松人设计了青藏铁路。

 
来源:网络

名人录入:天下归心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个名人:

  • 下一个名人: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合肥四姐妹”:张元和、张
    汪洋: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刘奇葆:四川省委书记、省人
    李克强:中央政治局常委
    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