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桑梓文库 | 中国名人 | 锦绣中华 | 同学录 | 教育频道 | 图片中心 | 桑梓下载 | 留言桑梓 | | ||
|
||
|
|||||
盖茨转身 一个时代的终结? | |||||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盖茨转身 一个时代的终结?》 | |||||
点击阅读关于《盖茨转身 一个时代的终结?》的更多精彩内容 | |||||
作者:王晋燕 著作来源:《环球》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9 | |||||
2008年6月27日,是比尔·盖茨在微软公司的最后一天。美国当地时间上午9点,微软在其总部召开了场面隆重的欢送会,送别该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正式退出日常管理工作。随着盖茨从微软的全职工作中隐退,并宣布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一个时代也随之结束了。 然而针对盖茨的议论并没有因此减少。 美国《时代周刊》的评论就颇具代表性。在 6月29日一篇题为《盖茨:个人计算机天才、网络的傻瓜》的文章中,作者毫不留情地这样评论道,“即使是多年世界首富、一直被看作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的比尔·盖茨,也无法弄清楚如何带领他的软件帝国杀进互联网,从而过渡为一家靠网络业务蓬勃发展的企业”。在作者看来,盖茨此时的离去多少有些悲凉,“他从微软——这家个人计算机时代最大的赢家但同时也是网络时代最壮观的输家全身而退了”。 33年前,盖茨创立微软。如今这家依然把持着260亿美元现金储备、维持着惊人利润率的企业显然没有站在即将破产的大门前。而且由于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有的绝对垄断地位,它还将继续获取巨额利润。这种高利润的商业模式当然要归功于盖茨这位天才。 软件帝国的规则制订者 小学六年级时,盖茨的父母曾决定把他送到一家心理诊所接受治疗,因为他与母亲玛丽之间陷入了一场激烈的对抗。性格强硬的玛丽希望盖茨能够按照她的话去做,却总是遭到盖茨的反抗。玛丽经常大声叫躲在地下室的盖茨上来吃饭,但盖茨往往不做任何回答。多年后,玛丽仍然记得她和儿子之间的一次对话: “你在做什么?” “我在思考。” “你在思考?” “是的,妈妈,我在思考,”盖茨激烈地回应道:“你这辈子是否也曾试着思考过?” 随后,父母把盖茨送到了一家心理诊所。经过一年的咨询,心理辅导员得出的结论令盖茨母亲非常震惊。他对玛丽说,“你就认输吧,对你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去适应他。他的意志非常强大,任何尝试与他展开的竞争和对抗都将是徒劳的”。 30多年来,很多曾经试图与微软竞争的电脑公司几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盖茨的成功源于他的个性,而在这种个性中又混合了强大的自我驱动、使命感以及竞争意识。他的人格也筑就了微软的文化以及“业界杀手”的声名,没有人敢和这家公司竞争。 1976年2月,青年盖茨的一封《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整个计算机界。在公开信中,21岁的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业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而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免费共享。 随后,通过将软件变成个人化计算的核心,盖茨开创了软件业这个产业,找到了其中获利的商业模式——刻成光盘、装盒,然后卖给用户,在一台电脑上安装就收一笔费用。盖茨实现其“把电脑放在每个人桌面上”这一梦想的过程中,也制定了其中的游戏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强大的商业帝国。 |
|||||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比尔•盖茨退休前留给职 微软的王朝新梦 国际并购引爆中国企业“保卫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