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桑梓文库 | 中国名人 | 锦绣中华 | 同学录 | 教育频道 | 图片中心 | 桑梓下载 | 留言桑梓 | | ||
|
||
|
|||||
耒阳“教师调动门”背后:“关系”扰乱城乡师资流动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9 | |||||
城乡师资需要阳光交流 在“捂”了8年之后开展的一次教师大举调动,却因为种种人为因素困扰而“休克”,对耒阳市教育事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本刊记者了解,总人口超百万的耒阳市,从本世纪初至今,城区人口从30万以内猛升到40万左右。耒阳市的教育,在城市化背景下师资力量配置的确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 据本刊记者采访了解,耒阳城区有些小学的“大班”令人咋舌:城北小学共有3814人就读,人数最多的班一度竟挤进了108个学生,平均每班学生超过93人。包括城北小学在内,很多城区小学扩建了新楼,但新教室没有老师,只能长期空置。城北小学校长曹艳萍说,由于师资紧缺,老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一周要上18~20节课。因此,特别希望市教育局增派教师解燃眉之急。曹艳萍等介绍,这次市教育局从乡镇学校招人,分到城北小学的有20人。但这些老师报到后,教育局又通知他们回到原来的单位“支教”。因此,城北小学只好继续“超负荷运行”,学生们继续承受挤“大班”之苦。 与之相对应的,记者从耒阳市一些农村学校校长处了解到,一些农村小学生源日渐萎缩,小学生每班人数也只有30、40人上下,教师资源开始有了富余。另一些生源比较有保障的农村学校,则存在优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耒阳市很多干部和教师指出,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开展城乡师资交流,确有必要。但耒阳市此次突击调动引起这样大的风波,其中教训值得警醒: 首先,按照现行体制,教育部门在一个区域的教育人力资源配置中,往往处在中心支配地位。农村教师进城,不同于新进教师招考,教育部门统筹平衡各种“关系”,由“班子”或者几个“实权派”“研究”决定,上报后执行,是一个“惯例”。在耒阳此次“167人大名单”的确定上,耒阳市教育局循的就是这个“常规”。这种做法,与增加行政透明度、引导教学人才资源合理流动的时代精神背道而驰,难免不“栽跟头”。 其次,这次在城区小学师资匮乏背景下组织的师资流动,教育部门前期作过调查,很多城区学校提出了用人要求。但到进人的节骨眼上,学校却被剥夺了量才录用的权力,本来担负着监管责任的教育局却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替学校选人、用人。从表面上看,是“既当裁判员、也当运动员”的权力越位,而深层次里,容易让个别人乘机将公权力“私有化”,去谋求经济利益,或者争取“人脉关系资源”。 教育界人士认为,耒阳“教师调动门”事件显示,对城乡师资合理流动管理机制的改革,已箭在弦上。 一方面,教育部门应更加关注运用待遇、职称评定优先等政策措施,促进优秀师资力量长期或阶段性地支援农村学校。 另一方面,应建设一个城乡师资力量双向合理流动的公开平台。要杜绝“突击调动”现象在教育领域反复出现,必须在人才选拔和任用上,坚持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建立常态化的人才交流机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决不能听任某些“一把手”一手遮天,绝不能让“关系”扰乱选人、用人秩序。只有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实现阳光、互动的师资交流,城乡义务教育事业才能真正统筹健康发展。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苏晓洲明星 |
|||||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