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桑梓文库 | 中国名人 | 锦绣中华 | 同学录 | 教育频道 | 图片中心 | 桑梓下载 | 留言桑梓 | | ||
|
||
|
|||||
专家预测明年社会形势:教育产业化正扭转 | |||||
作者:董伟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3 | |||||
又到岁末年初,每个人少不了对过去的总结,也少不了对未来的期盼。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发布“蓝绿皮书”的形式,给出了权威专家对我们国家明年经济社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记者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关心的就业、上学、住房等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并将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整理。 经济高速增长期不超过三年的怪圈可能打破,2006年仍然可能是个丰收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过三次高速增长周期。第一次是1983~1985年,第二次是1992~1994年。但特点是高速增长期都没有超过三年,到第四年就会产生较大的波动,经济下滑两个以上百分点。从2003年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高速增长周期,到2005年也已经是第三年了。 关于2006年的经济增长状况,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李培林估计,虽然明年影响宏观经济的正负面因素同时存在,但是2003年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好势头在未来一年仍可能继续,GDP增长速度可能达到9%左右。这里面既有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也有民间投资比重增加的因素,还有外贸增长依然强劲的支持。 对于百姓而言,经济发展更多的还是要票子落到自己腰包里才算真实惠。2005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为7902元。扣除物价上涨后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45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同比增长11.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 专家预测,2006年仍然可能是个丰收年,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将保持在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将保持在6%左右,城乡居民存款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 其他利好消息还包括新个人所得税方案的实施,这将有利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扩大消费。 一句话,“蓝绿皮书”透露的意思是,2006年意味着老百姓有更多的银子买更多自己向往的东西。 大学生对岗位的争夺将更激烈,政府将以更大力度引导鼓励大学生去基层 社会蓝皮书中提到,从总量上来说,中国已经走出了最严峻的就业困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年找工作就会容易许多,特别是大学生对岗位的争夺将更趋激烈。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390万人,这个数字是2001年的近4倍。现在的情况是,上大学容易了,但是寻个饭碗难了。专家说,新一年更是如此。 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就业压力已经是非常大。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推动2005年大学生就业的5项政策,其核心是鼓励大学生走向基层。而随着扩招幅度加大,这可能是未来几年里,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方向。专家说,大学生在失去天之骄子的地位后,眼睛也该向下看看了。新的一年,政府将为此作更多的工作和铺垫,加大宣传和引导。 除大学生外,就业在三个产业领域中分布失调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蓝皮书显示,2004年,在中国的GDP中,第一产业占15.1%,第二产业占52.9%,第三产业占32%。在中国的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46.9%,第二产业占22.5%,第三产业占30.6%。这种结构性的差异暗含着农民贫困的原因,同时也表明不调整好就业结构,农民也富不起来。 专家认为,2006年,农村仍将有更多的劳动力“溢出”,同时新增劳动力较今年也会较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国新增劳动力预计将达到12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390万人,中职毕业生270万人,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人,复员军人数十万人,农转非人员260万人。我国劳动就业部门在新的一年中,有必要分类解决国内主要群体的就业困难。 中国社科院有关课题组发现,劳动力供给上的结构性短缺正在普遍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地区性短缺,民工荒从珠三角“传染”到长三角,现在连北方产业群区域也出现了;二是技术岗位短缺,中等和高等级工存在很大缺口;三是25岁以下的青工短缺突出;四是青年女工的短缺越来越普遍。 2005年全社会对教育乱收费的批评达到高潮,“教育产业化”趋势正在扭转 北京理工大学的杨东平认为,2005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转折之年。从2005年初开始,教育界论争不断,关于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2005年“两会”上,740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提出修改《义务教育法》的议案。朱永新委员提交议案,要求在农村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重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他测算,按每年小学生均500元、初中生均1000元计,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学费共需约675亿元;如仅在国家级贫困县免费,只需200亿元,国家完全有能力支付。 社会对免费义务教育的呼吁首先在发达地区产生了效果。2005年9月8日,苏州市宣布,从2006年秋季起一步到位,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同日,北京公布在“十一五”初期推行全面免费,并对农村地区和家庭困难学生逐步推行高中免费。 从2005年春季开始,中央政府扩大了“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学杂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的范围,免交书本费的家庭贫困学生从2400万人增加到3000万人。为在2005-2007年三年内全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国家财政共安排227亿资金。11月11日,教育部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承诺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财政部正在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可望有新的突破。另外,杨东平认为,2006年将是“教育产业化”的黄昏。他指出,全社会对教育高收费、乱收费、钱学交易、择校热等种种乱相的批评,2005年达到新的高潮。现在,教育产业化的思路实际上已经开始转向。标志性的事件是,2005年9月国务院学位办通知,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研究生收费试点暂停,原定将于2006年推行的研究生收费也因此搁置。 作者:记者董伟 |
|||||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教育部提出五大观点反对教育 雅科夫:教育产业化,丧钟为 教育产业化的始作俑者为什么 《南风窗》:矫正“教育产业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坚决反 教育部:“教育产业化”会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