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桑梓文库 | 中国名人 | 锦绣中华 | 同学录 | 教育频道 | 图片中心 | 桑梓下载 | 留言桑梓 | | ||
|
||
|
|||||
"南街村之变"调查:艰难自救后"经济正在复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河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7 | |||||
南街村 啤酒厂里,车主忙着往货车上装金小麦啤酒。 核心提示 素有“中国红色亿元村”之称的南街村,经历过辉煌,也遇到过困顿。 因改制而广为注目也备受争议的今日南街村,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原有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持守了哪些准则?在共同富裕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有哪些融合与冲突?
带着这些问题,3月21日~24日,本报记者走进南街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采访。 股权之变的前缘后果 3月21日上午,记者赶到南街村。 “‘中国红色亿元村'南街村改制”的消息,此时正藉由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而沸沸扬扬。 “共产主义样板村股份化了”、“领导私分集体股权了”、“南街村集团快破产了”、“'中国红色亿元村'神话终结了”……这些词汇,即便是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依然极其抓人眼球。 南街村股权之变其实发生在3年前。南街村集团给记者提供的详细历史资料显示,2004年11月1日,南街村集团在集团公司三楼会议室一口气开了第25次和第26次两次股东会。经15位股东代表一致同意,南街村集团将公司章程修改为:注册资本由2.01亿元提升至5.3亿元,股权结构由原来纯法人股变更为中原工贸占40%,王宏斌占9%,郭全忠、贾忠仁等6人各拥有6%,邓富山、张平等5人每人3%。 采访中,南街村人说,这一变革完成之后,大家差不多“忘”了这件事。“班长”王宏斌等“股东”还是领受着村里统一的福利,每月拿着250元的工资,从没拿过什么“分红”。 因为媒体调查,这桩3年前的股权之变在今年春节前后浮出水面,掀起轩然大波,并被演绎出不同版本。 内情到底如何,镜头还得回放。 按照南街村集团高层的说明,在连续7年销售收入逐年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南街村进入了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南街村集团现任总经理窦彦森说:“我当时接任总经理时,公司账面上一分钱都没有。”他上任的时间是2004年11月5日,恰是第25次和第26次股东会召开之后的第4天。 “那一年,很多人都在议论南街村撑不过五一,后来说撑不过十一,再后来说撑不过阳历年,之后又说2005年肯定不中了。”窦彦森回忆说。 之后的2005年,南街村集团的销售收入急跌至10亿元,和1997年的巅峰数据16亿元相差极大。 “与其等死,不如一搏!”窦彦森回忆了当时的心态。在深圳一家券商的指点下,南街村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杀出困境。南街村人说,彼时名义上“分割”股权,正是为上市融资而做的基础工作。 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张保盈告诉记者,按当时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企业要上市至少要有5个发起人。南街村集团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想采用“不引进股东,把集体财产记在个人名下”的办法谋求上市。 但是因为经济正处在困境,南街村上市的打算很快就“黄”了。2005年5月下旬到2006年6月上旬,国家又封闭了新股上市的闸门,上市的事儿就此不提了。 “我也签字了,但当时我根本都没明白是咋回事,只是想着村里让签字,肯定是为集体好。”南街村一位高管人员向记者坦言。 “当时完全是一种形式,为了凑够股东人数。”王宏斌说。他说,这也是南街村“外圆内方”策略的体现,当时就考虑“任何事儿不看过程看结果”,这个“过程”怎么“外圆”都可以,只要“结果”是归集体的,老百姓就不会有啥意见。 对外界的质疑,王宏斌说:“这说明南街村,尤其是我,当时对有关法律文件学习不够。这些股权,过去归集体,现在归集体,将来还是归集体。” 他还征求记者意见:“要不我们针对2004年的股东名单补签一个'集体占股、集体出资、集体分红'的特别声明?” |
|||||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南街村真相(专题)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