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中:幸运人的节日感言 ■本记者 李晋悦
余一中,1945年生,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译作有《不合时宜的思想》(高尔基著)、《悲伤的侦探》(阿斯塔菲耶夫著)、《生》(瓦尔拉莫夫著)等,著作有《俄罗斯文学史》(与任光宣、张建华合)及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文章约九十篇,1999年获俄罗斯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奖章。
南京大学的余一中教授,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加上正值毕业学生答辩时期,他非常遗憾的表示“不能来北京领奖了”。
余一中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人们都说,工作与爱好能合二为一,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的职业是俄语语言文学教师,而我的爱好是阅读、研究和翻译俄罗斯文学作品,所以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作为一名长年从事俄罗斯文学翻译和研究的学者,余一中对自己要求很高,“普希金把翻译家称作‘文化的驿马’,其中包含着伟大诗人对翻译家艰辛工作的高度尊重和充分理解,因为‘文化的驿马’承担着在不同国家和民族间运载与传递人类文化价值的光荣使命,而一个译者如果没有认真的劳动和长期的积累又怎么能胜任这一工作呢。”
说到自己的成就,余一中显得很谦虚:“我非常敬佩草婴、高莽、蓝英年等老一辈的学者兼翻译家。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不计名利、不畏艰难,辛勤劳作,将大量优秀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介绍给国人,为中俄文化交流与我国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着鲁迅先生倡导的重塑国民魂的事业。他们一直是我的精神榜样。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这些学术前辈相比,我受到的教育不够完善,读过的书也不够多,因此我一直自觉文化修养不够,尽管不断地给自己‘补课’,但还是觉得离职业和使命的要求相去甚远,只有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才能稍有作为。”
谈到当前学界,余一中言里言外有些遗憾:“在翻译同行中,除了‘文化的驿马’外,还有一些文化垃圾的搬运工,他们为名利所驱动,或‘野蛮运输’,粗制滥译地糟蹋名著,或不看作品的价值,把外国文化中的糟粕当作文化‘精品’运进我国。其对国人造成的精神伤害(常常是隐性的!)不在外来的工业垃圾之下。这实在让人感到痛心。我想,只有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学翻译批评,我们才能有效地制止国外文化垃圾的流入,才能保证优秀的外国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促进我们的持续改革与和平发展。”
“今天是我的节日:我获得了高尔基文学奖章。我感谢为我颁奖的俄罗斯作家朋友,感谢我的中国的和俄罗斯的同行,感谢我的学生们和读者们。我将继续当好‘文化的驿马’,在中国与俄罗斯这两大人类文化驿站之间不停地运送和传递优秀的精神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