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桑梓文库 | 中国名人 | 锦绣中华 | 同学录 | 教育频道 | 图片中心 | 桑梓下载 | 留言桑梓 | | ||
|
||
|
|||||
国际并购引爆中国企业“保卫战” | |||||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国际并购引爆中国企业“保卫战”》 | |||||
点击阅读关于《国际并购引爆中国企业“保卫战”》的更多精彩内容 | |||||
作者:佚名 著作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6 | |||||
专家在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梅新育: “可以借鉴国外金股做法” 《中国经营报》:与微软相比,阿里巴巴实力明显偏弱,其回购雅虎持有的股份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样做是否将对微软向雅虎提出的446亿美元收购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梅新育:资本市场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融资场所,它涉及到大量的政治经济因素,一个资本市场的上市规则、政策法规,都是政治意志的体现。阿里巴巴接下来的动作是微软并购雅虎的一大变数。 《中国经营报》:从并购角度出发,为了避免控制权旁落的问题,公司股权结构应该如何设计? 梅新育: 中国企业在引入外部投资时,可以借鉴国外金股做法。即外部股东没有表决权,只有分红的权利,而由创始人持有1股金股,对所有决议都有1票否决权。 金股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强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另外一方面是使创业者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在战略上与投资者形成权力制衡。 《中国经营报》:金股是如何起到权力制衡的,是否有这样的先例? 梅新育:金股是一种股权创新,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于1984年实施英国电信的私有化方案,在10年的3次减持过程中,英国政府完全放弃其拥有的股权与收益,只保留了1股金股。 金股的权力主要体现在否决权,而不是受益权或其他表决权,金股通常只有一股,几乎没有实际经济价值。 2007年7月份,在哈尔滨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的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中庆”)48%股权案例中,哈尔滨市国资委将对哈中庆保留1%的金股。国资委代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享有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否决权。例如在涉及安全稳定供气、社会公共利益问题上,哈尔滨市国资委有权行使否决权。此外,收购方承诺,确保拥有1%股权的国资委在哈中庆董事会中至少拥有一个董事席位。 《中国经营报》: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市场并购案件不断发生,中国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梅新育:2008年是金融市场动荡年。今年大多数资本市场不会再青睐IPO,大家更多选择等待和观望。因此,今年的资本市场上,公司上市数量减少,但并购案例将会增多,很多私募基金、投资基金将通过并购来获益,并实现更快地套现。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巨大市场、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将中国企业推上了外资并购目标榜的榜首,跨国公司的并购版图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如果目标企业为上市公司,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收购方无须占股绝对多数就可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进而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中国经营报》:中国企业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生存、发展并盈利,为自己构建安全的金融体系。政府能够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梅新育:目前,对于外资并购,中国拥有《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三部法规,但都存在着适用范围过窄的弊病。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仅仅是针对外商企业之间合并的一部法规,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并不适用。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设置了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程序,但这部法规只适用于外资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对于外资合并境内企业也没有规制作用。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只适用于外资对上市公司进行3年以上战略性并购投资的行为,缺乏对于竞争政策和国家安全方面进行审核的具体条款和程序。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收购方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占30.2%,欧盟占27.3%,其余为东亚企业。 中国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的《反垄断法》,对有关行业的外资并购予以监管。由于《反垄断法》对并购只能进行原则性规定,因此还需相关产业监管机构对本行业内的并购进行规范。 《中国经营报》:在外资并购上,国外是否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梅新育:在防止外资并购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做法上,美国的一套系统值得借鉴。在美国,无论是内资并购还是外资并购,都要接受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监管。如果是涉及到美国关键产业的外资并购,需经过一系列的特殊监管,保证美国对外资并购的有效干预和控制。 对待外资并购,美国有一套成形的做法将并购纳入监管视野、法制轨道。对于严格管制的行业,例如电信、航空、渔业、核能源等行业内企业涉及外资并购时,不仅接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反托拉斯审查,此特定行业的主管机关也同时进行审查,外资并购还需要接受特定产业政策法的反托拉斯审查,这样就建立起了美国对外资并购的反托拉斯体系。 和君咨询执行董事长刘纪恒: “重点行业绝不能放弃控制权” 《中国经营报》:有观点认为微软收购雅虎成功的话,会间接控制阿里巴巴,这会关系到中国产业的安全,你认为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企业“安全问题”是否非常严重? 刘纪恒: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转型过程中,电子商务归根结底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会给转型中的中国带来一场革命,甚至可能改变中国的整个商业业态。比如家电企业最早都是自己卖家电,后来国美、苏宁这样的零售企业兴起,改变了整个商业流通的业态。目前电子商务也正在改变中国的商业业态,这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而阿里巴巴正是这个领域的龙头企业,所以不仅是阿里巴巴的安全问题,而是会影响到中国社会形态的重大改变。 《中国经营报》:业界都认为微软的互联网战略不成功,即使收购也很难与谷歌抗横。你怎么看微软对雅虎发动的这次收购? 刘纪恒:这次收购如果成功,会产生巨大的连锁问题,也会改变世界互联网的格局。微软本身这些年在互联网的技术上已经投入很大,它的技术、资金都不是问题。在这个时候,微软帝国的野心更大了,要重新考虑商业模式。微软收购雅虎成功的话,不是简单地两个公司的相加。微软在商界有巨大的影响力,它周围的企业数量不是谷歌能比的。一旦收购雅虎成功,其他仅仅是做网站的企业就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次谷歌拿出很多理由来反对这个收购。 《中国经营报》:如果按照阿里巴巴当初与雅虎签订的条款,即使微软收购,也不会完全控制阿里巴巴,为什么阿里巴巴很急迫地需要拿回控制权? 刘纪恒:微软互联网战略在中国如果从零做起很难,但借助雅虎进入阿里巴巴,它就可以在中国占得先机。虽然条款上好像微软不具有控制权,但39%的股权和35%的投票权都是很高的比例了,阿里巴巴很危险。而且,互联网企业是智慧型企业,企业文化、价值观非常重要。如果微软以后在公司发表更多的意见,微软的文化很容易就渗透进阿里巴巴,对它产生影响。以微软的视野、资本能量、文化能量,渗透进入阿里巴巴的内部,争夺阵地,一点都不难。所以,其影响不能仅看眼前的控制权。 《中国经营报》:但如果回购股份,阿里巴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刘纪恒:阿里巴巴是有优先回购权的,如果不讨论资本实力,马云是无论如何都应该回购的,至少拿回30%的股权来比较安全。阿里巴巴应该尽快把自己保护起来,这不仅代表一个企业,也代表国家利益。互联网发展非常快,我们应该防范,千万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人家拿走了。 《中国经营报》:在跨国收购中阿里巴巴遇到的安全问题,是不是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话题? 刘纪恒: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如果都被老外拿走了,对中国市场一定会有重大的冲击。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绝不能放弃控制权。甚至历史上还有一些极端案例,收购不是为了双赢,就是为了毁掉被收购企业,这样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就更大了。在资本家眼里,资本是用来谋划、布局的。 《中国经营报》:跨国收购是不可回转的趋势,适当地引进外资还会有利用中国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什么建议来保证中国企业的安全? 刘纪恒:首先希望中国能诞生一批大的、本土的PE、VC,他们来投资中国各行业里的重点企业。因为他们更了解本土企业,而且知道扶植哪些企业更有价值,可以真正帮助中国自己的产业。其次,重点行业的企业、敏感行业,应该是国家的公司投资,比如中投要是投阿里巴巴就非常理想。最后建议重要企业尽快考虑回归A股,同时不断把股本加大,股本加大后公司的吸纳能力就强,资本能力也相应变强,抗风险的能力就提高了。 《中国经营报》:中国企业在跨国收购中有两个角色,一是走出去收购,二是被进来的跨国公司收购,这两个角色都存在安全问题。你认为在跨国收购时应该如何回避安全问题? 刘纪恒: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有几个问题:第一就是政策问题,目前走出去并购在审批环节非常复杂,而且金融政策不健全。国外都是靠金融体系的衍生物去收购,而中国企业都是拿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现金去收购,这样难免风险大。第二对国外的市场机会和规则并不清楚。比如现在是收购日本企业的很好的时机,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没敢想过要去日本收购,更不了解应该收购哪些企业,不懂得日本市场的规划。第三中国的经济正在上升阶段,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很重要的就是本土化,很多中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没有清楚的认识。第四是在并购的时候理念存在偏差,这一点在能源行业上很明显。我们的企业希望花钱把人家的矿买来,然后自己发展赚钱,没有双赢的思想。其实可以换个思路,在收购当中是双方拿出各自的资源来,共同发展。第五就是中国企业资本市场的安全意识比较差,总认为上市就如同加油,随便到哪个加油站加油都可以。其实不同,重要的企业应该适时回归A股。还有一点,就是企业缺乏历史责任感。 《中国经营报》:对一个企业家而言,你还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刘纪恒:企业家首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非常清醒。中国企业缺乏对产业的研究,不清楚自己在产业链的哪个位置,不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不是产业链整体发力,而是自己企业独大。在研究产业的基础上,企业家应该清楚定位自己的战略,要做好布局,不要过于在乎眼前的得与失。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在资本上下工夫,要真正搞懂资本运作是什么。资本运作的本质应该为自己的产业升级换代服务,而中国的企业家更多地是为了资本运作而资本运作,借好的市场时机赚钱,而根本不练内功。 |
|||||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盖茨转身 一个时代的终结?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 微软的王朝新梦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