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桑梓文库 | 中国名人 | 锦绣中华 | 同学录 | 教育频道 | 图片中心 | 桑梓下载 | 留言桑梓 | | ||
|
||
|
|||||
深化改革 飞越“十五” | |||||
作者:安徽青年… 文章来源:安徽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5 | |||||
一、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 “十五”以来,我省抓住机遇,努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整体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 ———始终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各项指标始终在全国“二片”地区处于领先。2004—2005学年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小学辍学率为0.6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39%,普通初中辍学率平均2.39%;初中升学率达到58.64%。青壮年文盲率继续控制在5%以内。为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奠定了基础,为全省(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夯实了根基。 ———高中阶段教育强势扩容,职业教育实现新的跨越。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中758所,比“九五”末增加84所;招生40.3万人,比“九五”末增长83%;在校学生105万人,比“九五”末增长94%。中职教育在2001年率先从全国性滑坡中回升并实现连续三年跨越式发展,2002到2004年,全省中职招生分别比上年递增40% 、18.57%和27.83%,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5个、10.2个和19.9百分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比例日趋合理,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普通高中同步快速发展,2004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比2000年增长83%和94%。 ———高等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十五”以来省属高校从2000年的40所增加到目前的79所,(上接第一版)招生、在校生等增长指标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各项指标均超过“十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提前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省属高校研究生招生3093人,在校生达6629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298%和279%。高考录取率从2000年的18万人参考录取47.2%提高的今年的42万人参考录取60%左右,安徽孩子上大学难、莘莘学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已成历史。高等教育的强势发展和扩张,对促进教育消费、缓解就业压力、拉动经济发展、满足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愿望、造就高层次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重点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层次,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在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建设,着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加强。一期危改全省共投入资金25.8亿元,改造D级危房45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33万平方米。二期389万D级危房改造计划已于2004年启动实施,当年投入资金6.4亿元,改造D级危房10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39万平方米。我省首创的危房改造以县为主“五统一”的管理办法、“实证式”督查方法及项目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等做法得到国家检查组的充分肯定。通过实施危改工程,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得到合理调整,校舍安全得到保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省、市示范高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优质高中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到2004年底,全省已建成省示范高中106所、市示范高中130多所,省、市两级示范高中数占全省普通高中总校数的30%左右,省、市示范高中在校生数40余万人,约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49%。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工程、“三重”建设和中专学校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全省现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9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30所,首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272所。 ———高等教育基本建设和重点建设全面加强。“十五”期间,全省省属高校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00亿元,新增校舍950万平方米,超过建国后50年的总和;特别是合肥、淮南、芜湖等市大学城的建设,成为我省城市发展和城市品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安徽大学“211”二期工程顺利启动,有序推进;高校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开展重点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十五”期间,省属高校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四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两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两个,联合培养硕士生单位一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90个,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确定的任务,高教层次得到极大提高。全省有11所本科高校和两所高职高专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一所高校获得优秀等次,在全国处于较好的水平。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大力进行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综合改革,通过改造薄弱学校、开展课程改革、完善中小学升学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实施校长和骨干教师及全员培训,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安徽教育资源中心网正式开通,一大批中小学教育软课件得到开发和应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进展顺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条件极大改善。2004年,教育科研网主干网络全线贯通,使我省成为继江苏、河南两省后,全国第三家建成开通全省性教育科研主干网络的省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教育改革日渐深化,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明显增强。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十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影响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全省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日臻完善;“分级管理,以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已成雏形;“以省为主,省市共建共管”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整体推进。招生制度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 ———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以《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发展与规范并重,民办教育焕发了盎然生机。2005年经教育部院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我省新华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本科新华学院的成立,填补了我省民办本科教育的空白。10所本科院校引进民办机制试办本科独立学院,情况良好。目前,全省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达3325所,在校学生达72.4万人,民办普通高校八所,提前完成“十五”规划目标。 ———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外合作举办高等教育;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课程、师资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吸引外资扩大高等教育优质办学资源。目前,我省有近十所高校与国外优质高教资源合作举办高等教育。 ———投入机制改革取得突破。采取措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三个确保”的目标,多方面争取教育投入,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供财力支撑。在省财政的支持下,运用银行借贷机制取得高校建设性贴息贷款,规模达18.65亿元。制订了增加教育投入的“三个办法”(一是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努力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办法;二是《安徽省地方教育附加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三是《省直出版单位捐赠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十五”以来已争取到海外邵逸夫、田家炳、王永庆等捐赠项目资金8000万元,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稳步提高 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紧扣全省经济建设的脉搏,主动贴近经济,服务经济,按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一批高校分别与长丰县、宣城市等地企事业单位和科技大户进行了成功对接,在种养殖、工业、建筑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近百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安徽农业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高等医学专科学院开展面向农村定向招收培养乡村适用人才的试点工作。职业学校瞄准劳务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广泛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了农村回乡初高中生毕业生“3+1”实用技能培训。 ———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符合经济建设需要。围绕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围绕“861”行动计划,积极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十五”期间调整增设了800多个本、专科专业,工学类和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类专业点,以及高新技术类和与WTO相关专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占专业点总量的70%以上。我省高校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从布局结构看,全省每个市至少都有一所高等院校,适应了地方经济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高等学校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先后诞生,服务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断增强。“十五”以来,高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1.8万余项。仅2004年一年,高校在研科研项目就达到了4700项,比2000年2600项增加了85%。2004年,我省高等学校的科技总经费和校办科技产业总收入双双突破10亿元大关。2004年全省高校承担了697项国家级大型科技项目,比2000年的260项增加了168%。在近几年全省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中,高校所占比例每年都超过8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成绩显著,“十五”前四年中,高等学校共转化科技成果近800项,技术开发和成果转让收入超过了三亿元。目前,“教育为安徽中部崛起服务计划”正在研究和制订中。 “十一五”期间,全省教育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部提出的“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增强教育服务“奋力崛起”的能力。 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农村教育为重点,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强度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贴近经济、服务经济,在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构建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框架,使全体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为祖国复兴大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稿件来源:《安徽青年报社》)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十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和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