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社会人文 >> 正文
  [图文]于丹的精神成长史       ★★★ 【字体:
于丹的精神成长史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于丹的精神成长史》
点击阅读关于《于丹的精神成长史》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佚名    著作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9

    4 行动的力量(90年代末至今)

    不仅《论语》不是唯一的经典,中国文化也不是唯一的文化,不见得学中国文化就要把西方所有东西都排斥了。最重要的是你的身体要像个烧杯,所有的思想在你这儿进行化合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累积,更不存在某种一元化的救赎。

    百家讲坛·我没有指望什么“国学热”

    记者:从《百家讲坛》开始,你更多地与文化传承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但也遭遇到很多非议。在开始之前,你有没有预料到自己一次上台会引起这么大的热潮?

    于丹:我不开玩笑地说,这件事情不是我引发的,而是大家心里积蓄的东西太多了。我是做传媒的,起码知道传播的时候,只有这个信息在被期待的时候它才是有用的,才能被接受。如果没人期待,你一个人在这儿说,大家根本听不入耳。

    我觉得,现在人们心里有着很多很多的困惑,一直都在寻找答案。不能说《论语》给出了唯一的答案,但是它给我们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坐标。

    我们知道,一直被奉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到辛亥革命,这中间它很少遭到全面性的颠覆,而在上一个世纪中,它遭遇了两次全面性的颠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文化主体血脉在20世纪遭遇了重创,出现了断层。那么怎么去整合呢?在这片废墟之上,人们心中的困惑太多了。今天,我们要赶快完成一种文化建设工作。这种建设的呼唤,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我没有指望什么“国学热”,我对“红”、“热”这些词从来不喜欢,我喜欢的是在我写的《于丹〈论语〉心得》后记里面,题目就叫《〈论语〉的温度》。我说,我喜欢的温度永远叫做温暖,就是一种恒常的温暖,不是火热,因为骤热离骤冷也就不远了。

    在天津,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跑上来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是对我比较贴切的褒奖。这小孩说,阿姨,我看完你这书才知道孔子他说的不是废话。够了,这就够了。这么大的孩子,她可能听父母辈说过批林批孔,认为孔老二全是糟粕,但是翻了翻我的书,觉得《论语》不是废话,也许哪一天她就自己去翻《论语》了,这就够了。我一个人无法做到让中国文化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也没有必要去做到,因为那是所有人用心投入以后才会发生的现象。

    记者:你的生活被媒体放大后,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改变?有人说,你教别人的心安宁,却搞得你自己不得安宁。

    于丹:我没有非常不安宁,我的生活状态在改变,但是我想,大家之所以这么信任我,他们一定希望我不要被一种外在的力量异化成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我在学校还是个老师,我在家里还是个母亲,我并没有成天神神叨叨满世界在那儿讲,变成一个符号。

    国学·不见得学中国文化就要把西方所有东西都排斥了

    记者: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潮流,这两年也有很多争议,尤其是学私塾、穿汉服这些事件。你觉得,这一代年轻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国学?

    于丹:我觉得也不能说是哪一代人要怎么面对经典。每一代人首先要面对的,不是国学,不是经典,而是每一代人和每一个人如何真诚对待自己的生命。你可以不读《论语》,去读西方的著作也可以,去读艺术也可以,热爱郊游或者热爱收藏都可以,只要你真诚面对自己的生命,你就会想办法让你的生命丰富起来的。

    记者:现在有一种对于国学的迷信,认为国学里隐藏着解决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方法,要民主有民主,要自由有自由,甚至还有金融制度。你怎么看?

    于丹:有些朋友问我,我一天读一条《论语》,每天都读,我都读完的时候是不是就能悟到点什么了?那样的话,我觉得太像宗教了,我天天拜佛,拜到最后是不是佛就一定把好事都给我了?还有人下岗了,或者离婚了,也问我,我看《论语》中哪一段对我有开导作用?《论语》再好,它也不是万能大字典啊,我们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去查。

    我觉得,不仅《论语》不是唯一的经典,中国文化也不是唯一的文化,不见得学中国文化就要把西方所有东西都排斥了。作为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你的身体要像个烧杯,所有的思想在你这儿进行化合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累积,更不存在某种一元化的救赎。我们的心只有从这样的狂热中逐渐沉静下来,才能离真实近一点,离经典的本意近一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于丹: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
    是谁动了我们的孔子?
    于丹《庄子》心得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美女教授于丹成名之谜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