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社会人文 >> 正文
  [图文]于丹的精神成长史       ★★★ 【字体:
于丹的精神成长史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于丹的精神成长史》
点击阅读关于《于丹的精神成长史》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佚名    著作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9

资料图片:运动中的于丹

    传承·文化真正的意义是在流动的生态里走向未来

    记者:从古典到传媒,再到两者的结合,是否可以说你一直在找一种可以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转化对今天有用的东西的方式?

    于丹:我做事从来不抱有经济的目的,我从来没有想说要用古典文学去影响大家什么,可以说我一生做事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就是做我觉得快乐的事情,跟大家去分享。我觉得我读诗词快乐,我就跟大家分享诗词;我觉得我读经典快乐,我就跟大家分享经典。昨天我学生还跟我说,他们路过教室都趴着玻璃看了看,说看见我跟一帮孩子在一起,大家散散落落地坐在那儿吃零食,我一个人坐在桌子上跟他们侃。这就是我们上课的方式,非常非常快乐。

    教师是有责任的,要把这事情做得很庄严;文化传播也是有责任的,也是很庄严的一件事。我认为庄严、崇高都是一件事情的价值和它留下来的东西,但是你可以选择一种更为轻盈的方式,我希望我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能让我很轻盈地投入、很享受的事情。

    记者:传统文化或者任何一种文化,只有点点滴滴地进入你的生活,变成你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才会真正对你的人生产生影响。古典文化对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于丹:其实我的生活方式跟我的思想、价值判断一样,是非常杂糅的,什么元素都有。比如说我听昆曲,一直非常热爱昆曲,甚至也会写关于昆曲的书,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听爵士,收集了各种爵士乐的盘。我还爱听流行歌曲,我知道的很多流行歌曲乐队都是我学生不知道的。我听见周杰伦那个含混的声音,就喜欢得不得了。

    我就跟你讲我上个周末的生活吧。周末的时候我去上海,2010年世博会成立了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我作为咨询委员,去负责“城市文明变革中的文化传承”这个命题。因为我的朋友多,不能一个个见,我必须把大家“纠集”到一块;上海昆剧团的副团长张军,他是现在中国最好的小生,他家有一个私人小会所,叫花雅堂,他就跟我说,姐姐你什么时候来,我就给你在花雅堂唱戏。我去的那天,他就把班子都弄好等我。但是我把谭盾带去了花雅堂,我对谭盾说,你要带着你的音乐,我们在那儿听小军唱一段,再放一段你的音乐。谭盾就老老实实给我背了一一直讲他回湖南的老家,看见老人用石块大堆他的音乐。然后我在唐季礼家吃的晚饭,唐季礼自己动手,从下午买菜,给我做了一桌子菜。然后我把唐季礼也给拽去了。在座的还有胡雪华。我们在听昆曲的时候,小军给我们端来一杯他调的鸡尾酒,他是用洋酒和梅子汁调在一起,放了冰块。他说这杯酒我叫它“懒画眉”,我说那好,那你唱一段“懒画眉”,就是那段“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特别美。他唱的时候,我们拿着鸡尾酒,摇着冰块,听他唱。然后就是一段“游园惊梦”。我说歇一会,然后谭盾开始放他的(《地图》)的记录片,他用英文撞击的音乐,看见湘西的姑娘用颤音飞歌,可以飞向另一个灵魂世界。我们听着谭盾的音乐,在一块聊,聊完了又是一段昆曲。唐季礼就一直在探讨电影如何去呈现这种杂糅的生活。

    记者:实际上,很难说古典文化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只能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你的生活。

    于丹:这都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生活方式里面有古典,但更重要的是现代。我这些朋友也都是这样的人。我朋友杂,三教九流;我一直觉得有这么多朋友是特别奢侈的一件事。以前我从我们家前面的街上一过,我老公总是特别惊讶地说,这两边卖带鱼的、卖鸡蛋的都跟你二舅似的,你什么时候跟人混得这么熟?

    记者:我注意到,你在说起童年、80年代和现在的时候,都用到了奢侈这个词。遭遇过精神贫瘠的人们,希望在我们的历史传承当中寻找到能使我们精神上更加丰富的东西,你会建议人们怎么选择、取舍?比如现在有很多家长让小孩念私塾,读经。

    于丹:我只是想说,一个生命的成长,不要急功近利,不能偃苗助长,要随着生命烂漫欢欣地绽放。只要你蓬勃,你热爱,你自信,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我想对所有孩子说的话。

    至于文明的传承,我觉得有两种,一种是你中规中矩把它传下来,另外一种是在里面加入一种你全新的阐释。现代生活不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式的累加,而是一种生成全新文明的化合反应。完全可以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把它们转换成今天生活的情怀。文化不仅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文化真正的意义,是在流动的生态里走向未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于丹: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
    是谁动了我们的孔子?
    于丹《庄子》心得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美女教授于丹成名之谜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