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社会人文 >> 正文
  [图文]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        【字体: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
点击阅读关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黎鸣    著作来源:桑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5
稣。逻辑之道的社会表现是寻求理念的哲学,表现此道的代表人物和经典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及其哲学著作。这两种人类元精神分道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类精神传统。前者主张上帝创造一切,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人人必须遵从上帝与选民之祖(摩西)的签约(即圣经中的旧约和新约),以求获得上帝对自己罪恶人生的拯救,死后进入天堂。后者主张万物只是绝对理念的影子或模仿,人的创造能力也就是天生的影射或模仿的能力,模仿的对象即呈现于自然万物之中的逻各斯,逻各斯既是宇宙最高的理念、规律,也是生命以及人类思维的最高的理念、规律,逻各斯(逻辑)之道的最核心的东西,即人类模仿逻各斯的关于一切的立法:人类模仿逻各斯为社会的立法即为人人必须遵从的宪法、法律;人类模仿逻各斯为自然万物的立法即为人类不得不服从的自然的规律,人类模仿逻各斯为心灵的立法即为人类自身思维的法则、规律。

    按照笔者的理论可以论证,上帝之道是外道远道,外而开放,远而深邃,追求此道的人们心态偏于平等、开放,眼光深远,但却可能偏执,甚至迷信。逻各斯之道是实道近道,追求逻各斯之道的人们心态偏于求实,急功近利,认识事物力求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而繁,但却可能目光短浅,唯利是图。顺便提及,中国人的仁义之道是内道虚道,内而封闭,虚而不实,追求仁义之道的人们心态偏于好表面,慕虚荣,思维浅薄,观念浑沌,实际生活中无“学”,技术、艺术长进缓慢,从而社会发展停滞,但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即爱好和平,容易苟安,社会易于安定。

    前面讲了,中国人过去的三千年历史,追求仁义之道一以贯之,最终造成中国人迄今的生活状态。西方人过去的三千年历史则是在对上帝之道和逻辑之道的不同的精神追求之中,在彼此独立相互交叉而又彼此斗争相互融合的此起彼伏的状态和过程之中展现出来。大致而言,西方三千年的历史可具体分析为四个阶段:公元二百年之前是第一个阶段,此阶段为上帝之道、逻各斯之道分别在中东新月地区和希腊地区逐渐兴起并成形的阶段;公元二百年到公元五百年,是上帝之道与逻各斯之道在流变的西方人的追求中彼此交叉、相互斗争的阶段,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从极力迫害、屠杀基督教徒到后来把基督教当作罗马帝国的国教的过程,即为这个阶段的明显的特征;公元五百年到公元一千五百年为第三个阶段,也即西方的中世纪阶段,在这一千年中,基督教从人们对基督的信仰追求中获得了对人们心灵加以控制和统治的权力,体现这种权力的重要的机构即梵蒂冈罗马教廷,这是一个上帝之道胜过逻各斯之道的历史阶段,西方人的愚蠢特别在这一千年中被加倍地促成,故它被历史学家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更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史的动物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346页),这同样是一个人类脑与手割裂、学与术割裂的时代,与中国人不同的是,在这个阶段,逻辑并没有被人们所丢弃,反而在经院哲学中获得了纯思辨性质的形式上的发展,形式逻辑的经院式的发展构成了西方中世纪黑暗中的一丝光明,不象中国的三千年,中国文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逻辑,中国人的思维始终陷于浑沌、黑暗之中,思维的黑暗才是真正纯粹的黑暗,是一种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冲破它的黑暗,正是因此,中国人要想从黑暗中冲破出来,不得不自我矛盾地反而要感谢近代用“船坚炮锐”打破中国封闭的国门的西方人的入侵;从公元一千五百年到今天,为西方历史的第四阶段,这是逻各斯之道逐渐复兴、超胜且几乎要消灭上帝之道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西方人逐渐从传统的愚昧中觉醒,并从而走上了使自己变得愈来愈聪明的道路,在这个阶段中连续发生了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等等一系列均围绕着人的特别是人的思想的解放的运动,这也是一系列促使人变得愈来愈聪明起来的运动。

    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谁更聪明谁更愚蠢,其关键的分水岭即在公元十五世纪前后。中国人依旧遵循“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一条道走下去,直至今天,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己根本就缺乏改“道”的能力。在中国,只有唯一的“仁义之道”一条道,除此之外别无它道,不象西方人,可以有两种以上的选择,或上帝之道,或逻辑之道,或二者之间的混合。回看起来,西方人首先选择了混合,其次选择了上帝之道,十五世纪之后,才逐渐愈来愈走上了逻各斯之道。现在看来,二十一世纪,西方人还要在这几乎唯一的逻各斯之道上继续走下去,甚至还想永远走下去。未来还将是光明吗,还将是西方人超越其他一切人类的聪明吗?我看未必,或许会是愈来愈令人痛苦的危机四伏,甚至会是人类的将自我灭绝之忧。这又是后话,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不久将可能出版的著作《问天命:21世纪,人类的精神危境》。不管怎么说,上面所述,正是笔者对西方人在十五世纪之后愈来愈变得比中国人聪明的原因的一种解释,更详细的分析,笔者还将在拙著《颖悟大道》中阐释,这里从略。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就不能自己兴起上帝之道和逻各斯之道呢?换言之,为什么中国人自己就不能具有对上帝之道和逻各斯之道的追求呢?

    无上帝之道是指中国人无真正的宗教信仰。先秦的各思想流派中,真正有一点对神(天、鬼)的信仰的是墨家,但后来的中国人自己却抛弃了它,而其他诸家——儒、法、道均不尊神,特别是儒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有意把神、鬼等超自然物排除在自己的思考之外。东汉之后,虽然从印度传进了佛教,但真正讲起来,佛教也只能属于无神论宗教,甚至以其说它是一个宗教,还不如说它更象是一种关于人生态度的学说,是一种关于此生修行的学理态度。虽然后来的佛教实际上在民间变成了某种多神(佛、菩萨、罗汉)的宗教,这些神与西方创生万物的唯一神——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毫无可比性,与其说它形成了人们心中执一意志的宗教信仰,还不如说它流变成了民间的巫术迷信。普通的中国人只在遇到灾难时才想到去拜神请佛,即所谓“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而这与信仰精神是毫不相干的。中国人命定是一个本质上无宗教信仰的民族。

    凌驾一切之上,创生万物的上帝,在人们的心里,可以使人世间的帝王将相也变得黯然失色。罗马皇帝在上帝面前,也只能自称帝国的“第一公民”,而绝不敢自称至高无上。“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是一神论宗教的存在之所以可贵的关键,也是解放人的思想精神的第一起点、第一阶石。信仰一神论宗教的民族社会——犹太人的社会不允许有奴隶制度的存在,这是基督教之所以能够传遍罗马帝国并最后征服罗马帝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但只有上帝之道单一追求的人类却依然摆脱不了愚蠢的命运,这是因为,具有“人与人在上帝面前平等”的观念固然好,但却与消除人们对超自然物奇迹的迷信无关。

    中国人无逻各斯之道是指中国人事实上无哲学。黑格尔在这点上对中国人的评论一针见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爱智慧、爱思考,首先是爱探索人类思维自身的规律——逻辑。在这点上,在中国古代的各思想流派中,仍然只有墨家有一点逻辑问题的探索,除此之外,儒家、法家、道家均与逻辑无关,他们的思维方法基本上同都是主观直觉思维的独断论,而且根本不关心思维规律本身。东汉之后传入中国的佛学,其中的因明学虽然也涉及到逻辑,但却相当繁琐,也同样不直言规律。事实上,在中国人后来的思想史中,佛学的因明学思维方法并不曾动摇中国人独断论的思维传统,不仅如此,在印度、在南亚各佛教盛行的国家,因明学的逻辑也同样未能带来如西方近代逻辑思维那样实际有意义的思维成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单一的逻各斯之道的追求,也同样不能使人真正摆脱愚蠢的命运。古希腊人创造了逻各斯之道,甚至也创造了城邦民主社会,可是古希腊(也包括后来的罗马共和国和帝国)却是奴隶制社会,大量的实物生产性的活动均属于奴隶的劳动。虽然希腊哲学发源于对自然的探索,并从中引发了逻辑的雏形,但手与脑的割裂、学(哲学)与术(技术、艺术)的割裂依然非常深刻,所以,古希腊时代的哲学依然多数是纸上谈兵,而与人类社会中的技术实践、艺术实践联系不深。这也是罗马帝国之后西方人的历史之所以会陷入显得比较愚昧和迷信的基督教的掌握之中的深刻的心理渊源。

    总之,真想要促使人类走上智慧之路,至少必须满足如下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人与人平等的观念的真实的存在,这个观念已包含在基督教的唯一神论的宗教信仰之中;

二,逻辑思维规律的发现和实际地运用,这首先出现在由亚里斯多德总结的西方古代哲学的形式逻辑之中;

三,经验、实验与逻辑、数学相结合的新哲学的兴起,在西方,这发生在笛卡儿的二元论机械论哲学和最初以自然哲学名义出现的牛顿物理学之中。

    第一条与上帝之道有关,第二条与逻各斯之道有关,第三条则要等到十五世纪之后西方近代哲学的兴起。东方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之后,在相应的物质技术进步的刺激下,西方连续地兴起了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解放人心的运动,其间的迂回曲折,正是在导致上帝之道与逻各斯之道的真正有意义的结合,由于这种精神意义上的有机的结合,终于爆发了关键的哲学思想的革命。此话三言两语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冲破上千年基督教教会既得利益者的传统习惯势力,非得要上述连续不断的“运动”不可。终于在十五世纪之后,一系列伟大的人物出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著作录入:admin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面对“乌鸦”,中国文坛为何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